孙颖莎已经成为了世界乒坛现象级的选手,从出道开始就被称作是小魔王,意味着她是张怡宁的接班人。这个选手从出道开始就展现出了打法上的主动进攻性,被称作是暴力打法。应该说这个选手的悟性很高,是国乒为数不多善于打削球的选手。
(资料图片)
如今的国乒主力选手在世界乒坛竞争力很强,几乎大赛小赛都能包揽四强。女队也达到了烈火烹油之势,确实无敌于世界乒坛。可是这次萨格勒布站的挑战赛,排名世界第六位的钱天一作为2号种子选手,上演了单打一轮游被日乒17岁的削球手给击败。
很多球迷看了那场比赛都认为钱天一球风偏软,之前确实被高估了。钱天一都能够击败木原美悠,可面对削球手竟然全面处于下风,打到最后竟然没了战术。实际上这不光是钱天一一个人的问题,而是整个国乒欠缺好的削球手陪练。
所以国乒选手目前普遍不会打削球,前期根本不重视对削球手的培养,所以在国际赛场遇到削球手就有些吃力。现在国乒女队就两个削球手,男队只有一个削球手。像马特、侯英超、刘斐这些削球手早就退出了国乒,显得目前国乒打削球更加薄弱。
女队在孔令辉时代还拥有武杨这样的削球手,而且是主力选手的存在。说明那个时候还是非常重视对削球的培养,削球手能参加正式比赛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但是现在确实竞争力显示出了薄弱性,不光是年轻选手打不了削球,就是对战一般的外协选手都夺不了冠军。
虽然孙颖莎这些主力选手成绩依然不错,但是主力和非主力之间的断层非常明显。看一下我们竞争对手日乒的二线选手,面对国乒的二线选手照样能够击败。小盐遥菜不就是日乒的二线选手吗?还有前不久来国内参加俱乐部甲A比赛的佐藤瞳、桥本帆乃香,面对国内赛场的选手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。
实际上孙颖莎的优秀并不能完全代表目前国乒的实际水平,孙颖莎的攻击力比曾经的张怡宁要强很多。张怡宁是防守反击型打法,不具备太多主动进攻的能力,主要是靠防守赢球。只是很多饭圈粉丝看不透这一点,他们要看透了也不会太过于追捧自己的偶像。
现在女乒存在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已经逐渐体现,除了孙颖莎之外,其他主力选手最近这一年时间都输过外战。王曼昱输外战的那场比赛很重要的原因是突然没了主管教练,还是自身心态不稳导致的输球,这当然是客观因素影响的结果。
当时场外教练马琳的临场应变能力,确实值得商榷。经过后来一系列的比赛验证来看,马琳做王曼昱场外指导的时候赢球都很艰难。不过像王艺迪、陈梦、陈幸同这些选手的输球,才暴露出了真正的问题。陈梦和陈幸同都输给同一个对手斯佐科斯,这个竞争对手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球与前三板进攻威胁性大,而且相持球能力强。
很大程度上日乒选手不具备的相持球能力,在斯佐科斯身上却得到了体现。早田希娜和平野美宇之所以先后战胜王艺迪,就在于这两个选手顶住了王艺迪的反手相持。当竞争对手的相持球厚度上来之后,国乒主力选手赢球都很艰难。
国乒长期以来的防守反击打法,确实应该提高了。如果不增加前三板进攻的厚度,以后连主力选手都很难赢球。至于那些非主力选手就更不用说了,本来就不具备主力选手拥有的教练资源,赛前更加缺少针对性的训练。也只有主力选手赛前拥有针对性的陪练,所以更容易出成绩。
国乒的非主力选手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去竞争,主力跟非主力选手出现断层,主要来源于教练资源的不同。一个孙颖莎的优秀,恰恰反衬出了国乒整体的竞争力下滑。只有不断有优秀选手冒出,才能使得国乒长盛不衰。
年轻选手的断层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球迷的认同,目前20岁以下的选手找不出能够媲美张本美和的天才选手。这难道不是个直接的映射吗?国乒实际上应该重点培养年轻选手,这种培养不仅仅只是让年轻选手多参加国际赛事,还是要针对性去培养,要投入更多教练资源。
一些球迷说国乒给年轻选手机会了,只不过这些年轻选手到了国际赛场就输球,根本抓不住机会。就不想一想主力选手去参赛背后的保障团队以及陪练团队,是那些非主力选手不能比的。很多粉丝没有考虑过这些细节问题,只看个比赛结果是寻找不出输球原因的。
张本美和能够快速崛起就来源于教练团队的用心,每次比赛张本美和的父亲或母亲都要随队参赛,及时做好心理辅导以及赛后的分析,这些都有力的保障了张本美和的成长。某种程度上张本美和的崛起也跟国乒主力选手一样,享受到了较好地资源倾斜。
但目前国乒还是重点培养陈梦这些老将,所以年轻选手成绩上不去也情有可原。粉丝认为教练组难道看不懂这些危机吗?他们比我们专业。可很多时候真做了专业的事情,竞争力是不会差的。